IDC: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达49.6亿元人民币
“ 十四五 ” 期间国家政务信息化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其中提出深度开发利用政务大数据,拓展丰富基础信息库,提升数据质量和共享水平,有效支撑跨部门跨业务协同。 IDC 近日发布了《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份额, 2021 》报告,报告显示, 2021 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达 49.6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25.3% ,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根据《 “ 十四五 ” 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到 2025 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 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 “ 融慧治理 ”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化创新的主要路径。 2022 年 6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数字政府建设做出全面部署,重点提出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治理,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维持快速增长
大数据管理平台支撑了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管网格化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等典型场景。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健康码的频繁使用对大数据管理平台的稳定性、实时性、大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及安平方面的需求,对数据实时性、智能化、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数据平台技术领域也在持续迭代演讲,如大数据 AI 一体化、跨域协同计算、可信联邦计算、轻量化部署等,这些技术在数据加工、数据共享、业务支撑等不同层面促进政务领域的数据开发利用。
2021 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达 49.6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25.3% ,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从竞争格局来看,华为云、阿里云和浪潮云在 2021 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排名前三,新华三 / 紫光云、中国系统、数梦工场和烽火分列第四到第七位。同时,联通数科、软通智慧、星环科技和中兴等企业都是此领域重要的参与者。
关注数智融合,数据处理同源同台
大数据平台覆盖省市县三级,
支持大数据平台的集约化建设
多方计算解决数据汇聚的主权及安全问题
IDC 中国政府行业助理研究总监孙吉峰表示: “ 在数字政府领域,政策激励持续深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需建立政企数据对接,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述场景促进了数据价值的释放,同时对底层大数据管理平台在容量、时效性、可用性推出了更大更快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大数据市场的持续增长。 ”
原创 丛麟科技688370估值分析和申购建议分享
(一)公司主营业务为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致力于危废处理的资源循环利用。公司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是集危废处理技术、危废综合处理新模式和危废管理体系现代化优势于一体的领先危废处理服务商之一。作为上海地区危废处理龙头企业,公司在上海地区可处理 32 大类危险废物,覆盖 上海地区可处理大类的 70%以上,可资源化利用 25 大类危险废物,位居上海地区第一 位;以核准年度危废处理吨数计量,上海天汉处理能力为 230,000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吨/年,领先上海地区 其他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公司支持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 物医药等行业的生产和研发。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培养,依托自身优势,并不 断迭代升级,公司正积极推进全国布局,逐步发展为全国性领军企业。
二、行业和竞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提 出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优化,鼓励危险废物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 大做强,推行危险废物专业化、规模化利用,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跨区域统筹布局,集团 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由上可知,产业政策逐步提高对于危废处理企业的要求,提倡集中处理的行业导向 并且逐步完善的监管体系。政策趋势有利于规模化、规范化、综合型废物处理和资源化 利用企业,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会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 多部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大力发展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持续改善 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 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危险废物医疗 废物收集处理,将危险废物处理再度提升到国家长期战略高度。未来,随着国民经济快 速发展,全社会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法律法规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发展,相关 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将继续加大。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危废产生量快速增长。根据 2008-2018 年 《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7 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从 1,079 万吨增加至 6,937 万吨, 10 年累计增长 542.9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0.45%;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危险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制的《2020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产业发展报告书》,2019 年 我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产生量估算超过 9,000 万吨;根据中文学术技术期刊《耐 火材料》文章,2020 年危险废物总量增值近 1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亿吨,根据英文学术期刊《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模型预测,我国 2021 年和 2022 年危废产量为 12,953.86 万吨和 15,788.93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万吨,相较 2017 年水平存在 86.74%和 127.60%的涨幅,处 于持续上升阶段。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各省(区、市)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 4,195 份,相比 2006 年许可证 881 份增长 376.16%。随着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增长,全国危险废物持证单位核准能力和实际收集和利用处 置量快速提升。截至 2019 年,我国危险废物持证单位核准能力达到 12,896 万吨/年,危 险废物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达到 3,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558 万吨,相比 2006 年分别增长 1,708.70%和 1,097.98%。但由于大部分企业技术、资金、研发能力弱,处理规模较小,未形成有效 处理产能,因此市场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危险废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危险废 物处理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 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网 站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虽然受疫情影响, 但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313,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8%,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和“卡脖子”难题的出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国内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强。根据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高达 24,426.00 亿元,2016-2020 年间全国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复合增长率为 11.72%。因此,与高端科技领域相关的危险废物将同步呈现上升势头,酸、碱、有机溶 剂、重金属废液等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参考美国危废处理市场,美国 1991 年共有近 4,000 家危废处理公司,而随着监管 趋严、危废处理费用回归正常水平、技术逐步成熟等多项因素影响,美国的危废处理企 业到 2017 年仅有 1,000 余家,且 CR10 的市占率超过 90%,市场格局已非常成熟。在 未来,随着我国危废处理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研发、处理模式、 人才储备和处理规模等全方位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全国布局,市场占有率有望大幅度提 升。
(二)作为上海地区危废处理龙头企业,公司在上海地区可处理 32 大类危险废物,覆盖 上海地区可处理大类的 70%以上,可资源化利用 25 大类危险废物,位居上海地区第一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位;以核准年度危废处理吨数计量,上海天汉处理能力为 230,000 吨/年,领先上海地区 其他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公司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上海先进半导体、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万华化学、 特斯拉(上海)、合全药业(药明康德)、复旦张江、齐鲁制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 的合作关系,客户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工 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积极支持科创企业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内主要可比公司为东江环保、超越科技。
三、特别风险:
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危废处理领域,我国危废处理产能大幅提升,行业内竞争加剧, 危废处理价格比如焚烧单价面临下降压力,从而对公司收入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发行人无害化处置业务平均单价分别为 6,225.89 元/吨、5,356.51 元/吨 和 4,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157.45 元/吨,毛利率分别为 63.39%、57.07%和 51.04%,整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5.98%、53.16%和 49.01%。2020 年和 2021 年,发行人无害化业务处置单价和毛利率 有所下滑。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 60,992.22 万元、66,949.55 万元和 66,668.36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22,723.64 万元、22,770.05 万元和 18,250.42 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 21,306.54 万元、22,850.76 万元 和 17,450.54 万元,2021 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下降约 23.63%。如发行人不能巩固技术创新优势和综合处置模式优势,无法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和提 高经营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可能发生经营业绩下滑及大幅波动的风险。
四、募投项目:
五、财务情况:
2.2022 年 6 月末,公司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相比 2021 年末有小幅上升,负债总额 小幅下降;2022 年 1-6 月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变化较小,总体经营情况良 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变化较小。
2022 年 1-9 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 53,000 万元至 57,00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99%至 18.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 13,000 万元至 14,00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2%至 2.93%;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 计为 11,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800 万元至 12,80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0%至 2.18%。2022 年第二季度, 受疫情影响,公司当期盈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三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好转,目 前公司产能和处置量均同比增长,盈利有所提升。上述 2022 年 1-9 月业绩情况为公司 初步测算数据,未经会计师审计或审阅,且不构成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
六、无风个人的估值和申购建议总结:
温馨提示:对于新股预测表的价格,无风重点是指开盘价或者开板价,不是指开盘后跌到这个位置。从炒作情绪来说,高开低走太伤人气,就算高开了跌到某个价位也不建议接盘,除非庄占比资金介入量明显暴增。预测表是看重公司上市前的财务质地和行业前景,新股后期有波动是正常的,个人看法会随着资金的喜好和题材的发酵而改变前期观点(请关注本号每天复盘,会更新不同的估值分析观点),请谨慎和理性参考,本文内容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产品科技属性突出
核心技术储备丰富
主营业务扩张升级
“找到那一粒最耐渴的高产麦种”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九大焦点透视
中国石化改革强体 向“世界一流”迈进
·算好“以此来提高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 五本账” 广西国企助力稳增长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JJCKB.CN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京ICP备12028708号
2021年中国柑橘行业种植情况及主产地生产情况分析:广西、湖南、湖北产量位居全国前三[图]
精品报告